


中 文 撰 稿 格 式 Style Guide for Chinese Submissions
格式及體例
文稿須採用單行行距,四邊留白1吋邊界。正文及註解字體採用細明體(數字及西文名字、術語使用Times New Roman)。標題用四號字粗體。摘要、正文用小四號字,取左側對齊。註解用小五號字,取左側對齊。正文每段首行縮進兩字位,文中引文整段各行縮進三字位。
文稿須使用新式標點:引號用“ ”、‘ ’,書名用《 》,單篇文章用〈 〉,書名與篇名連用時,用間隔號將二者分開,如《論語‧學而》。
正文或注釋中出現之歷史人物,首次提及時須注明生卒年;漢譯外國人名,須加上外文原名。例如朱棣(1360–1424)、茅盾(1896–1981)、利瑪竇(Matteo Ricci, 1552–1610)。文中首次提及帝王年號,須加公元紀年,例如光緒十六年(1890)。
正文使用的圖片、表格須依序編號,放在相關文句後,並加括號,如“(圖1)”、“(表2)”。文中應避免使用“如上圖所示”或“由下表可見”,可採用“如圖1所示”或“由表2可見” 的表述。
文稿中圖片應提供清晰電子版(一般不低於300 dpi),如受版權保護,作者須取得出版使用許可。在圖片說明部分,應清晰標出資料來源或收藏信息。
註釋格式舉要
所有文稿皆須跟從本刊稿例要求,以免延誤其後編輯、出版進程。以下提供中文文稿常見各類參考資料的例子。如作者撰稿過程中遇到格式方面的疑問,可直接聯繫本刊編輯詢問。
書籍
A. 古版書籍
作者:《書名》(版本)/《叢書名》(出版信息),卷數,頁碼。
例子:
* 許謙(1270–1337):《許白雲文集》(《四部叢刊續編》本),卷3,頁20–21。
* 金天羽:《戴名世傳》,載安徽通志館編:《安徽通志館列傳稿》(安徽:安徽通志館,1934年),卷2,頁40下–45上。
B. 今版書籍
1. 作者:《書名》(出版地:出版社,年份),頁碼。
2. 作者,校勘者:《書名》(出版地:出版社,年份),卷數,〈文章名稱〉,頁碼。
3. (外國簡稱)XX著,XX譯:《書名》,(出版地:出版社,年份),頁碼。
例子:
* 張廷玉(1672–1755)等編:《明史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74年),〈本紀〉2,〈太祖〉2,頁29。
* 顧炎武(1612–1682)著,華忱之點校:《顧亭林詩文集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83年),《亭林餘集》,〈與潘次耕札〉,頁166–167。
* 錢穆(1895–1990):《朱子新學案》(台北:三民書店,1982年),第5冊,頁300。
* 王瑤:《中古文學史論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85年),頁87。
*(美)史華慈(Benjamin Schwartz, 1916–1999)著,葉鳳美譯:《尋求富強:嚴復與西方》(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1989年),頁33–65。
*(日)大木康著,周保雄譯:《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4年),頁30–66。
論文(包含期刊、文集、編著、學位等類)
1. 作者:〈論文名〉,《期刊名》,X卷X期(年份/月份),頁碼。
2. 作者:〈論文名〉,載XX著:《論文集名》,(出版地:出版社,年份),頁碼。
3. (國家)XX著,XX譯:〈論文名〉,載XX編:《書名/論文集名》(出版地:出版社,年份),頁碼。
4. 作者:〈論文名〉(XX大學碩士/博士論文,年份),頁碼。
例子:
* 謝國禎(1901–1982):〈清代卓越的史學家全祖望〉,《清史論叢》,第2輯(1980年2月),頁345。
* 楊絳:〈記《宋詩紀事補正》〉,《讀書》,2001年第12期,頁150–151。
*(日)山田慶兒著,劉相安、沈揚譯:〈空間.分類.範疇〉,載辛冠潔、衷爾鉅、馬振鐸、徐遠和編:《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86年),頁66。
* 王煜:〈章太炎進化觀析論〉,載王煜著:《明清思想家論集》(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81年),頁352。
* 黃啟華:〈錢大昕經史之學研究〉(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論文,1991年),頁45–49。
網上資源
作者:〈文章名〉,網站名(寫作或上載時間)。取自網址,擷取日期。
例子︰
* 曹誠淵︰〈城市當代三十年系列(之二)〉,《曹誠淵的Blog》(2009年1月23日)。取自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c7b0fe50100c9zy.html,2022年11月11日擷取。
* 祝勇:〈疑為明代鄭和木雕像現身〉,《福州新聞網》 (2009年3月25日),取自 http://www.gov.cn/node_11140/2006-03/15/content_227640.htm, 2022年8月10日擷取。
注意事項
爲側重正文部分的論析,避免註釋部分過多重複和冗長,在參考資料首次出註時,須給出作者、出版、版本、頁碼等全部相關信息。但同一著作或文章第二次或多次重複出註時,可省略出版、版本信息,只標註書名或文章名及頁碼。
例子:
王瑤:《中古文學史論》,頁28。(全註解見上例)
王煜:〈章太炎進化觀析論〉,頁245。(全註解見上例)